【寫作小學堂】二、同為情節,詮釋跟敘述

小說是由情節構成的,筆者相信這點應該沒有人會反對,但要如何表達情節就是很大的學問了,簡單的講法就是「」跟「」的使用方法與使用時機。相信沒人想看一本書都是主角在絮絮叨叨,更慘的是毫無重點;也不喜歡看一本書裡主角群大雜燴的表演,劇情毫無推進。筆者開始寫小說至今,也覺得演跟說真他媽是個複雜的學問,這幾年努力的看書、實做才有一點點領悟,希望有點用處。

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聽旁白,有些人覺得旁白可以了解故事進度;有些人覺得旁白很擾人,我比較傾向後者。除了布袋戲因為偶能做的表情跟動作有限,必須以旁白解說劇情以外,其實我不喜歡旁白,當你快入戲的時候突然有某個路人甲出來講解,其實很出戲。

好牢騷發完了,我們來談談「演」跟「說」的眉角吧!

「演」的方法與概念

先來這段:

他(郭大路)身子突然掠起,向那張擺滿了點心的桌子撲了過去。十指箕張,彎曲如鷹爪,用的居然是鷹爪功中一招極厲害的「飛鷹捕兔」。

用「飛鷹捕兔」這種招式來搶蒸餃,未免是件很可笑的事。

但一個人若是餓極了,再可笑的事也一樣能做得出來的。

衛夫人笑道:「你的鷹爪功倒不錯。」

她嘴裡輕描淡寫的說著話,手裡的筷子忽然輕輕往前面一點。

她用的是一雙翡翠鑲的筷子,這種筷子往往碰一碰就會斷。

筷子在郭大路右手中指上輕輕一點。

筷子沒有斷。

郭大路的人卻像是斷了,突然從半空中落了下來,眼看就要跌在擺滿了點心的桌子上。

衛夫人手裡的筷子忽然夾住了他的腰帶,他整個人的重量都已落在這雙一碰就斷的筷子上。

筷子還是沒有斷。

衛夫人的手懸在空中,用筷子夾著他,就像是夾著個蝦米似的。

燕七看呆了。

衛夫人微笑道:「這麼大一個餃子,夠你吃了。」

話未說完,郭大路的人已向燕七飛了過去。

燕七想去接,沒有接住,兩個人一撞,全都跌在地上。

過了很久,郭大路還沒有爬起來,只是眼睜睜的看著衛夫人。

他好像也看得呆了。

——古龍《歡樂英雄》

對話是古龍的特色,古龍筆下的對話有一種旋律,會一直想讀下去,成為古龍獨有的對話體。不過古龍也會寫場景,一樣以屬於古龍的方法寫動作。武俠小說少不了情節與打鬥場景,作為華文區的武俠小說名宿,金庸跟古龍寫武戲的筆法不同,切入的角度也截然不同,筆者在這邊不特地著墨武俠小說,改天有機會再來講。讓我們回來講情節。

看了這段,眼前有畫面嗎?

這段文字看起來有熟女在玩弄兩個年輕人的輕巧與老練感,衛夫人拿一雙筷子就把郭大路跟燕七耍得團團轉,但如果把這段過程用敘述寫出來呢?會有差嗎?

如果真的要寫,大概只能寫成衛夫人手裡拿著筷子打敗了郭大路與燕七,用詞再怎麼細膩、詞彙再怎麼典雅,都無法完整寫出衛夫人用一副翡翠筷子打倒兩個年輕人的片段。這段是古龍的小說裡我非常喜歡的一段「演」的打鬥場景。

但如果每段劇情都要如此煞費苦心的演,那應該不是小說,是劇本了。只有劇本需要把每一段都鉅細靡遺的寫出來,只是這又陷入一個問題,一下要演一下又要說,那我寫到這邊到底是要演還是要說?

作為一個作者,我只能說,照情節由作者自己判斷,畢竟故事是由作者做第一時間的判斷——當然角色會有自己的想法,那就是角色跟作者要去打一架決定了。總之平衡演跟說,會讓小說更加動靜皆宜,而不是靜的想睡覺;或動的連讀者都覺得累,像我現在就很想睡,明明今天工作沒很累。

【寫作小學堂】二、同為情節,詮釋跟敘述

沒什麼原因,只是覺得好看而已。

演跟說的表達與不同

不行這樣寫真的太乾了,要認真寫教學不能這樣。

現在是影像為主的年代,我如果寫「他拿手機站起來打電話」,讀者基本上都可以想像那個畫面,我不用寫「他從桌上拿起手機,從椅子上站起來打電話」,當然他有可能是坐在沙發上,但總歸是坐著,不需要解釋他坐在哪裡,手機擺在什麼地方,也不用講出他第一聲對電話另一頭的人說喂。相反地,這樣寫應該會被讀者當傻子,廢話跟人講電話開頭第一句不是應該說喂嗎!

這就是影像,我只要很簡單的提出幾個字眼,讀者就可以想像出那個畫面,演基本上就是這個概念,但如果連打電話都要寫的像我上面第二句那麼詳細,讀者不是覺得我很囉唆就是覺得我在充字數吧,作法很簡單,就說他打電話就好了,站起來如果很重要那也不必現在就馬上寫上去,有需要的情節是挑對時機放進去,不是叫你想到哪邊塞到哪邊。

在我來看,演的用意是讓觀眾彷彿看到影像,身臨其境的感覺;說是為下一次的演在鋪梗,就像布袋戲的旁白,但這個時代一般小說還是不能用布袋戲的手法,如我前段所說,布袋戲有技術限制,所以需要大量的旁白;小說的需求沒有布袋戲這麼大,滿滿的說只會覺得作者在對著讀者碎碎念,但滿滿的演會讓讀者跟得很累,角色很忙讀者跟著很忙。演跟說的比例取決於作者的能力,也取決於作者想讓小說跟角色呈現的樣子。

讓讀者在讀故事時知道角色在想什麼跟在做什麼,至於作者,去旁邊玩沙……還是在旁邊休息吧!